党建动态
党的建设
时代先锋
网上党校
下载中心
专题栏目
    首页 > 党建网 > 网上党校 > 党建研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时间:11-24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2年10月31日 19:57  作者:佚名

       

  

  编者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继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详细>>>

  亮点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

  ・ 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在园人数增加了1388万人,“短板”状况大为改善。

  ・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的2011年的84.0%。

  ・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 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两基”。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志性成果。

  ・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年来,毛入学率15%提至26.9%。2010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我国已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鼓励不同区域、学校、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实际,创造性地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

  2010年7月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缩小教育发展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具体思路和办法。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责任。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 详细>>>

  

  这1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教育的重大举措,逐一化解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旧难题。其中几个重要文件及重大决策,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出台,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由乡村转到县级,经费来源主渠道由农民转到财政。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国家投入100亿元在西部地区实施为期4年的“两基”攻坚计划,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提高农村教师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这10年出台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落实两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基本解决了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问题,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 详细>>>

  

  2011年秋,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款160亿元,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试点,惠及约2600万名在校学,占中西部农村学生人数的近30%。详细>>>

  

  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党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此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从2006年到2010年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都将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提出。在实践中,各地都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好成效。详细>>>

  

  

  十六大以来,中央专门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等下发文件,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等作出专门部署。

  青少年的价值追求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层次的利益差别和矛盾反映到了精神生活领域。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冲击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世界。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利用新形式、新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青少年的自觉意识和精神追求。详细>>>

  

  在促进办学体制改革方面,为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对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予以清理和纠正;有的省份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支持高水平民办学校发展,首次批准5所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

  在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加强教育督导问责,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建立部部合作、省部合作新机制,逐步推进向地方放权、向学校放权。详细>>>

  2012年高招开始,各高校就普遍打起“国际牌”,用国际化专业、增加境外学习机会,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此外,既参加SAT(美国高考),又报名国内高考的高三学生将越来越多。据新东方、杜克国际教育等较大规模的SAT培训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参加SAT培训的考生比去年增加50%。详细>>>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详细>>>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十七大人才强国战略被确立为科学发展三大基本战略之一。

  2010年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就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发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进军令。

  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胡锦涛同志把“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概括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条根本经验,把人才工作摆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012年9月2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详细>>>

地址:山东省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路2号

电话:0531-88253000  88253001  邮编:250104

鲁ICP备10203949号  山东英才学院  Copyright © 1998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