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党的建设
时代先锋
网上党校
下载中心
专题栏目
    首页 > 党建网 > 网上党校 > 党建研究

党的建设的基石工程――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作会议

    时间:07-12  来源:党建网 发表时间:2012-06-26  作者:郑晓亮

       [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在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建党经验的同时不难发现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始终是处在首要位置,而且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工程的始终。本文力求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近日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意义的最新总结和概括,这是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如何认识、重视、支持和参与这项工程提出的责任要求和使命要求的最新解读和强化。

  1939年,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概念,1994年,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前者是在革命时期,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发展全局,后者是在改革时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前的党的建设主要是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今天党的建设在前三项建设基础上增加的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改革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的根本经验,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始终是首位。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是这样、改革时期也是这样,今后发展依然是这样。只要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思想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就不能改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经验的一个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总结。众所周知,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实践活动的反映;理论是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论述,也是人实践活动的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认识的深入转变为理论认识;思想建设的延伸转变为理论建设。

  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点是围绕党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进行,即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新的人民的共和国。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成为指导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精神武器,《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资本论》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座右铭,中国共产党把这些著作中的思想理论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也可称为党的思想理论系列成果,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等等。中国共产党人将其概括为“毛泽东思想”,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一大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点是围绕这个时期主要任务进行,尽管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方向受到极左指导思想干扰并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内涵的本质没有改变,即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独立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学习在指导思想上犯了极左错误,但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这个时期,党组织全党继续反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系列经典著作,同时学习毛泽东著作,党校、高校等开设《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课程,一直开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称“老四门”。“老四门”课程的开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建设,整整教育了一代人,其影响力极其深刻与长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基础。特别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应当说是成就巨大。在党员干部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培养出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系列理论以及其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系列思想、理论、观点等方面在大家思想脑海中普遍得到了洗礼和认知,思想理论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和英雄模范人物及理论工作者。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开展中心工作,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创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指导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化向工业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得到了空前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创新性回答了“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科学发展观创新性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大是大非、大战略、大思考、大决策等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重大课题,这些课题核心归结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对如此关系党、国家和人民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了全面、客观、科学的系统阐述,为党、国家和人民再度指引了光明伟大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立足于民族之林提供的强大的科学武器,有力指导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并以其经济实力不断迈向世界前列的大趋势,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民富国强。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不动摇,使亿万人民凝聚在党的旗帜、中华民族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之下,当代中国才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在实现着百年中国“振兴中华”之梦。当今中国和世界都发展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诸多挑战与考验:敌对国家的敌对势力不愿看到强大起来的中国,千方百计破坏和阻碍中国走向强大,制造事端、寻求破坏、挑拨关系、设计陷阱,领海领土、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经济制裁、文化渗透、人权借口、军事威胁等挑战不断,局部战争、恐怖主义、海盗犯罪、国际金融危机、核武器扩散以及火山地震、灾难性天气等人为和自然破坏灾害不停,中国部分周边和世界部分地区并不安宁;在国内,发展平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分配公平问题、道德建设问题等诸多矛盾、风险、困难和问题,都在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智慧和理论精准,衡量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质量和利益取向,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和生命宗旨。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不断加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武装,这个政党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必须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离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政党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建设始终是这个党生存与发展的运动引擎。90年的风雨历程,党的建设始终与党的生命同行,党的建设始终与思想理论相伴。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的实践发展,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让我们发现:党的思想理论与党的领导干部、党的群众基础,构成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生命基石。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党的建设工程的角度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工程中处于首位,而且是处在党的建设工程的始终,真正起到基石作用。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交织碰撞的年代,这个基石在浩瀚文化海洋中岿然不动,如同定海神针,把中国共产党牢牢地锁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科学基石之中,同时又正确自如地与其他各种思想文化火海进行交融、碰撞历练和锻造,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尊重其他对人类社会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吐弃落后低俗腐朽文化。坚决抵制那种诋毁贬低谩骂甚至攻击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言论与行动,坚决维护马克思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正义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党的十六大以来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等系列活动,都是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的内容、形式虽然不断变化与创新,但都是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带动党的组织、作风和制度等系列建设的不断推动和不断深入。那种以市场经济为由、以金钱万能为根企图改变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放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倾向始终警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警醒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思想理论基石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应对过内外各种挑战、考验的重大思想武装工程。

  因此,正如此次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工程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引向深入,加强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继续推进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加大工程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继续发挥工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不仅是专家学者的理论学术研究工程,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上说,他更是全党的工程,是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各级党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是该工程的实践者。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应克服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在创先争优中、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中来,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动员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以优异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我们相信:这项基石工程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写下十分光彩而夺目的一笔。以上所有这些应当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的真正初衷与现实意义。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讲师 郑凯旋  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郑晓亮)

地址:山东省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路2号

电话:0531-88253000  88253001  邮编:250104

鲁ICP备10203949号  山东英才学院  Copyright © 1998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