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本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校本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校本资源不仅指一所高校在其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办学传统等,而且包括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学校的社会形象。概括来说,校本资源主要由大学精神、大学成就和大学形象三部分构成,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大学精神是校本资源的核心和灵魂,构成了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主要包括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大学成就是校本资源的基本内容和不竭源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所做的贡献,是校本资源的基本内容和校本资源开发的不竭源泉,是校本资源的拓展和外在表现。大学形象反映了一所大学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也就是大学的社会声誉,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外在表现。
校本资源真实生动、丰富多彩,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在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学校和社会期望的优良品质。
1.大学历史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历史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波澜壮阔的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由各大高校的发展汇聚而成的。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生动光辉的历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其曲折的办学历程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都是同一时代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缩影。
2.大学精神蕴含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是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凝聚了大学的文化品位和精神信念,反映出大学的理想目标和精神风骨,折射出大学的价值取向和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是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合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文化中的具体化和特色化,因此其蕴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尤其是进行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3.优良校风是大学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的集中彰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优良校风是大学精神文化构成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为师德师风和学校学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基因的传承者。师德师风是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深厚的知识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优良的师德师风包括育人为本、崇尚科学、学术诚信、追求卓越等多个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何友声院士曾概括一名教师所应遵循的32字训诫,即“国强民富,担在肩头;传道授业,永挂心头;科技创新,冲在前头;名利物欲,抛在后头”,这是对大学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较为形象的诠释。学校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和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典型的思想行为倾向。学风体现了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对学习行为意向的坚定程度。加强学风建设就是要唤起广大学生的成才欲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优良校风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的外化彰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一个时代道德建设水平的缩影。因此,开发和利用由师德师风和学风构成的优良校风资源,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加快对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将校本资源贯穿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全过程,是增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校史校情的系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演变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深入研究学校的校史校情,对于把握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有裨益。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建研究团队,鼓励师生从事校史校情研究,编写年鉴资料、撰写校史著作、组织编写校史教材等。要合理运用校史校情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把校史教育纳入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开设校史校情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灵。
2.加强以弘扬大学精神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以文化人,环境熏陶,大力推进以弘扬大学精神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校园纪念物、建筑物、雕塑、档案馆、校史馆、文化长廊等硬件,以及校训、校徽、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软件。也要建立校园文化专题网站,广播、校报、学生bbs要加大对大学精神的介绍和宣传;在图书馆、教室、办公楼、学生食堂、公寓等公共场所悬挂反映学校历史和成就的老照片;打造学校历史名人塑像;用学校名人和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命名校园道路楼宇,制作灯箱路牌等等;开展以校史校情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辩论赛等,利用节日和重要人物纪念日,适时开展以大学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对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能够收到润物无声之效。
3.加强师德师风和优良学风建设。教育,重在教师;教师,重在师德。要十分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师德意识,强化师德修养,从组织上、制度上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予以保证。要重视对优良学风的培育。学风建设既是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宏观性战略问题,也是对职工、学生思想和心理及行为模式产生长远影响的深层次问题。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注意通过严格管理和深入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从加强思想修养、优化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把道德认识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从点滴开始构筑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
4.加强知名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高校都有杰出校友,他们与母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于高校来说,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校友们,不仅是母校精神的形象代言人,而且是密切母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知名校友是母校非常珍贵的资源宝库,知名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学校发展和大学生教育培养具有独特作用。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在校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积极进取,树立“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信念。用他们生动鲜活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教育学生,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